國務院印發《“十三五”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》: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場,促進通航制造與運營服務協調發展
《規劃》指出,戰略性新興產業代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,是培育發展新動能、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。“十三五”時期,要把戰略性新興產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,大力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,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。根據“十三五”規劃綱要有關部署,特編制本規劃,規劃期為2016—2020年。
《規劃》提出:加快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,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;推動信息技術產業跨越發展,拓展網絡經濟新空間;促進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突破發展,引領中國制造新跨越;加快生物產業創新發展步伐,培育生物經濟新動力;推動新能源汽車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,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;促進數字創意產業蓬勃發展,創造引領新消費;超前布局戰略性產業,培育未來發展新優勢;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,構建協調發展新格局;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放發展,拓展合作新路徑;完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,營造發展新生態十個發展方向。
《規劃》在“促進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突破發展,引領中國制造新跨越”中提出:發展航空運營新服務。
落實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,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場,促進通用航空制造與運營服務協調發展。
?
大力發展航空租賃。
?
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先進航空運營體系,促進服務模式創新。
?
加強飛行培訓,培育航空文化。
?
開發綜合化、通用化、智能化的通信、導航和控制系統,發展面向全面風險管控和多類空域融合運用的技術體系和裝備,形成安全運營支撐體系。
同時,以重大專項和民用飛機科研為支撐,突破一批核心技術、系統、部件和材料,提高系統集成能力,重點發展系列化單通道窄體、雙通道寬體大型飛機,系列化新型渦槳/渦扇支線飛機及先進通用航空器,著力開展新型民用飛機示范運營和市場推廣,建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保障和客戶服務體系。
?
C919、MA700完成適航取證并交付用戶,ARJ21實現批量生產交付;一批重點通用航空器完成研制和市場應用。
?
實現航空產業新突破。加強自主創新,推進民用航空產品產業化、系列化發展,加強產業配套設施和安全運營保障能力建設,提高產品安全性、環保性、經濟性和舒適性,全面構建覆蓋航空發動機、飛機整機、產業配套和安全運營的航空產業體系。到2020年,民用大型客機、新型支線飛機完成取證交付,航空發動機研制實現重大突破,產業配套和示范運營體系基本建立。
加快航空發動機自主發展。依托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重大專項,突破大涵道比大型渦扇發動機關鍵技術,支撐國產干線飛機發展。發展1000千瓦級渦軸發動機和5000千瓦級渦槳發動機,滿足國產系列化直升機和中型運輸機動力需求。發展使用重油的活塞式發動機和應用航空生物燃料的渦輪發動機,推進小型發動機市場化應用。
推進民用飛機產業化。加快實施大型飛機重大專項,完成大型客機研制,啟動寬體客機研發,突破核心技術。加快新型支線飛機工程研制和系列化改進改型,開展新機型國內外先鋒用戶示范運營和設計優化,提高飛機航線適應性和競爭力。大力開發市場需求大的民用直升機、多用途飛機、特種飛機和工業級無人機。
完善產業配套體系建設。提高航空材料和基礎元器件自主制造水平,掌握鋁鋰合金、復合材料等加工制造核心技術。大力發展高可靠性、長壽命、環境適應性強、標準化、低成本的航空設備和系統,實現適航取證。加快航空科研試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,加大結構強度、飛行控制、電磁兼容、環境試驗等計量測試和驗證條件投入,加強試飛條件建設。突破一批適航關鍵技術,加強適航審定條件和能力建設,加快完善運輸類飛機等各類航空產品的適航審定政策,建成具有完善組織機構、充足人力資源、健全規章體系、先進硬件設施和較強國際合作能力的適航審定體系。加快建設一批專業化數字化示范工廠,顯著提高航空產品制造質量穩定性和生產效率。積極推進構建國際風險合作伙伴關系,建成功能完備的航空產業配套體系。?